close
〔記者林孟婷/台南報導〕35歲洪先生被診斷出肝癌第二期,曾接受動脈化學藥物栓塞治療,但於去年復發且伴有腹水與黃疸,近日因食道靜脈破裂出血入院接受治療,經過西醫治療後狀況雖有好轉,但一直有反胃嘔吐、腹部緊繃不適、吃不好睡不好,轉至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進一步治療,透過服用中藥兩天後黃疸、嘔吐等情況改善許多。
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王瑜婷表示,另一名50歲女性被被診斷出罹患乳癌第二期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,右手臂出現腫脹緊繃、無法上舉等情形,經過中醫診斷給予中藥與針灸等治療,腫脹減退許多、右手臂可自行抬舉。
王瑜婷表示,不論是乳癌、肝癌在手術後或接受放射、化學或是標靶治療的過程中,難免會出現噁心嘔吐、水腫、腹瀉、便秘、黃疸、皮膚起疹等副作用,經由中醫藥的輔助治療後能有效改善藥物副作用、降低腸胃道症狀、提升營養吸收效率以及改善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。
王瑜婷表示,根據統計,最常使用於乳癌病人的中藥分別為加味逍遙散、歸脾湯、香砂六君子湯、丹參、半枝蓮等,在研究發現具有抗腫瘤增生的作用。
此外,小柴胡湯、茵陳五苓散、甘露消毒丹、柴胡疏肝湯、香砂六君子湯等可以改善肝癌病人的的高脂血症、慢性胃炎、食慾差等狀況。
王瑜婷說,從今年度開始,衛福部健保署開辦「全民健康保險中醫門診總額乳癌、肝癌門診加強計畫」,針對乳癌、肝癌接受手術後,或正在接受化學治療、放射治療以及標靶治療的病人,提供更完整的中醫藥照護。
全站熱搜